《低温工程》
200年来,气温越来越热,但人越来越“冷”。 过去正常的37现在是微热值。 用温枪测量,大多数人都在36左右,人类在进化吗? 还是健康出了问题? “人类体温下降”的来源:再也回不去的37
“人类体温下降”的来源:再也回不去了371851年德国医生卡尔对25000名没有疾病和发热症状的人进行腋温测量,统计了36.237.5之间的37这个数值。 至此,37成为了判断人类是否发热的一条线。
但是,科学界总是有意外的事情。
199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历史学教授意外发现卡尔当时使用的体温计误差高达2,再次实验发现40岁以下人舌下标准体温36.8C,早晨体温上限为37.2C;
但是,打脸总是必须自己来。
第8版诊断学发现,采用腋窝测量法,人体体温正常值为36-37C,口服测量法,正常值为36.3-37.2C,门测量法,正常值为36.5-37.7C。
但一直以来,医生们普遍认为37过高,临床上发热过于复杂,诊断需要标准数值,显然37已不适合现代人类。
200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说,体温计在19世纪才开始使用,当时的温度计与现在相比精度很低,可能是过去的测量有误差。
随后,她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不是过去的温度计有问题,而是人类的体温在下降。
这项研究涵盖了三个时期的人。 一个是1862年至-1930年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参加的2万名退役军人的体温数据,一个是1971年至1975年间,美国的体检数据,最后是2007年至2007年斯坦福大学医疗保健的成年患者数据。
总共有67万多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21世纪出生男性平均体温低于19世纪出生男性0.59C,21世纪出生女性平均体温低于19世纪出生女性0.32C。
2、每10年,男性体温下降0.03C,女性体温下降0.029C。
3、现代人正常体温约36.6C。
研究还发现,年轻人、女性和体重较高的人体温较高,而且生活条件较差,体力劳动者、乞丐、体温增高,居住在城市的人生活条件越好,不接触垃圾的人体温越低。
2017年,英国3.5万人的研究分析英国人的平均体温为36.6C,这一说法得到了证实。
据朱莉帕森网报道,近200年来,人类不仅长高了,而且体重变重,体温有下降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是有限的,不会出现零度。 虽然不知道极限在哪里,但降低温度是否会影响寿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人的体温为什么会下降,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合理的解释。
关于人体温下降的争论,我们都知道发热表明人体出现了炎症,医学界不少人认为,只要能准确测量一个人的体温,就能预测这个人的寿命。
体温的准确性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诊断中,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或有无危及生命的疾病,最常用的判断方法是测量体温。
在生理特征中,人体内发生的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在正常温度下进行,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导致功能坏死,正常体温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护复制DNA的酶免受破坏。
所以,人的体温很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0.03度的小小变化,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对生命科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
因此,引起了人类体温下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人身上。
第一个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名誉医学教授菲利普麦克科维克。
朱莉帕森网的一些研究对象认为,数据太老,无法验证其真实性,而且这些退役军人身体状况、测量部位、测量仪器等未知的变量,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无法实现统计的准确性。
这个疑问得到了帕内特的认可,指出数据确实有局限性,但她同时指出,这些数据综合了年龄、身高、体重的分布,结论经得起验证。
二是苏黎世大学进化医学研究所的弗兰克李。
他认为,这些数据有缺陷。 以150年的时间跨度来观察人的体温,虽然有点做戏,但这只是为观察人的生理特征的短期变化提供了机会。
可见,这些疑问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1、准确性不足。 基于南北战争时间的科研条件、当时的环境条件,人们能患的病比现代人多,这些病会影响人的体温。
2、数据可比性不足。 数据对象主要是美国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以美国人为主,女性数据较少。
因此,关于人的体温持续下降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议,但2020年,科学杂志《eLife》发表文章称,人的体温正常值约为36.6,而不是37,已成为业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