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工程》
Starship HLS: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登月飞船
阿尔忒弥斯计划显然已经无法和像阿波罗计划对比,而NASA同时在展开的还有一项火星采样返回的计划,同样也遭遇了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问题,计划太庞大,多部门协作,涉及太多的利益,目前已经因计划更改落后于中国的火星采样返回计划,而中国的登月计划定在2030年左右完成,目前阿尔忒弥斯计划则将在2025年第一次登陆月球,那么NASA能按时完成任务吗?(完)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主要设计思想是非常优秀的,它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垂直降落于月面然后再垂直起飞、乘员舱在顶部,月面降落时宇航员需要从这艘高达50米的飞船顶端爬到月面,执行完任务后再爬回去,穿着宇航服完成这个操作确实有点困难,即使月球重力只有的地球的1/6也很累人,因为宇航服实在太笨重了,更麻烦的是人还可以爬上趴下,但要带大型设备怎么办?
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负责制定执行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及进行航空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法案》创立NASA,同年10月开始运作。
新火箭用老技术,甚至用回收的火箭发动机这点完全是没有问题,毕竟在这个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时代要省着用,但问题来了,这个SLS火箭前前后后已经倒腾了将近300亿美元,比一枚新火箭的开发费用还要高,简直就成了NASA向国会要钱的摇钱树。
更让纳税人恼火的是居然这个从2010年开始执行、原计划是2016年发射的火箭已经推迟了16次了+8月29日1次+9月3日1次,总计18次!NASA拉胯到这个程度了吗?这让美国民众对NASA执行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也是信心不足。
SpaceX已能独立登月,还要NASA干什么?
阿尔忒弥斯计划:太过庞大
JPL还包括运行NASA的DSN(深空测控网络),窥一斑而见全豹,笔者并不打算一一介绍NASA的业务,因为实在太过庞杂了!NASA业务除了深空探索还有载人航天和近地轨道航天任务等,也有军用航天器的研发制造,另外还包括研发顶尖的军用航空器,比如高超音速技术等。
但正当技术人员在检修时R-16的二级火箭突然启动了,强大的火焰喷薄而出,把一级火箭的燃料罐给彻底摧毁引发了大爆炸,发射台被炸得面目全非,发射台上以及周围的人总共74人悉数遇难,涅杰林元帅尸骨无存,最后只找到了他佩戴的化成一团金属的苏联英雄勋章和一个元帅肩章。
看到这些**中心,估计大家就知道NASA有多牛皮了吧,比如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钱学森也是最早的创始人之一,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行星机器人航天器的建造和运行,其负责设计并运营过的各种深空探测器如下图:
NASA要做的就是立足于多个研究中心,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像SpaceX这样的公司也大量挖掘NASA的退休工程师,甚至从NASA离职再受雇与SpaceX,原因也很简单,NASA已经逐渐走向工程管理类,而这些技术工程师只是想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相对于政府主导的航天领域,私企的进入显然能增加执行效率与降低成本,因为私企需要盈利,需要高效的转化技术,这一点是政府主导的机构所不具备的,有竞争才更适应社会的生存,在制造领域如此,在航天领域同样如此。
当然NASA不至于糊涂到不将液氢液氧卸除就直接更换密封组件,所以爆炸不会发生,但大家也看到了NASA已经有点按捺不住了,原因有很多个,其中一个不是原因的原因就是SLS火箭推来推去出VAB大楼已经好几次,此前的湿彩排也是浪费了这些次数。
NASA早期都是在其下辖的机构研发与制造各种任务设备,不过从198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扶持企业进入航天领域,但早期只有波音、洛克希德、诺斯罗普等大型军工企业才能参与,而到了2000年之后,更多的新兴企业开始涉足航天领域,其中最著名的SpaceX就是2002年成立的,蓝色起源还比SpaceX早一点,是2000年成立的,另外还有Sierra Space、红线空间、ACIM空间、纳米宇宙,相对论空间.......
NASA认为自己是座桥梁:却已空心
在这个巨型发射台上垂直运输尽管非常稳定,但对于如此庞大的结构损伤也是存在的,尽管这里会存在一个运输次数的理论值,但要是这个极限次数到了计算的阈值,到底还发射不?不过也别慌,还有一套评估体系,只要评估通过即可再次发射,所以看起来这只是一个衡量指标,不过还剩下2次机会对于工程师的压迫感还是很强的。
星舰的二级火箭就是一架机翼比较特殊的“航天飞机”,总高度50米,占2/3以上的空间是两个燃料箱,分别是液氧和液化的甲烷,燃料总重量达到了1200吨,当然乘员空间也非常大,直径5米的舱体,基本可以分成几个多层的小型会议室那么大,乘员数量都已经不太敏感了,5个或者10个甚至更多一点都没所谓。